<center id="qi0wm"></center>

  • <tfoot id="qi0wm"><tr id="qi0wm"></tr></tfoot>
  • <tfoot id="qi0wm"><tbody id="qi0wm"></tbody></tfoot>
    <option id="qi0wm"></option>
  •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自拍,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,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,国产日韩视频在线

    【能源廣角】“人造太陽”商業(yè)化之路仍很漫長

    2022-12-22 09:45 來源:中國經濟網-經濟日報

      長期以來,可控核聚變被認為是“人類的終極能源”。近日,美國能源部宣布,科研人員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實現(xiàn)了核聚變“點火”,即核聚變實驗中產生的能量多于用于驅動核聚變的激光能量。美能源部稱這一“重大科學突破”將為國防及清潔能源未來發(fā)展奠定基礎。據此,有觀點認為,“可控核聚變很快就能商業(yè)化”“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即將被核聚變替代”。實際上,從這次實驗到核聚變商業(yè)化的路途仍很漫長。

      為何說核聚變技術對人類至關重要?我們都知道“萬物生長靠太陽”,地球上埋藏的煤炭、石油等化石能源實質上也是遠古生物儲存的太陽能,水能、風能、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樣是通過太陽能轉化而來,而太陽的能量正是來源于核聚變。簡單說,核聚變就是兩個輕原子在高溫高壓的環(huán)境下相撞,聚合成一個重原子,在反應過程中會產生質量損失。根據愛因斯坦標志性的質能方程,能量等于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,由于光速值巨大,即使較小的質量損失也會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爆發(fā)出來。

      如果可以駕馭核聚變的能量,人類文明有望進入一個全新的發(fā)展階段。當前,人類已經掌握了可控核裂變技術,在核裂變中一個原子會分裂成更小的粒子并放出能量,已經廣泛應用的核能發(fā)電就是利用的這一技術。跟裂變相比,核聚變擁有更多優(yōu)勢:作為核聚變原料,氘在地球上的含量相當豐富,易于提取。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(tǒng)計,地球上的氘產生的聚變能量夠人類使用900億年。同時,可控核聚變能在自然條件下穩(wěn)定反應,簡單可控,具備本質安全。核聚變反應過程中幾乎不產生輻射,核廢料也幾乎沒有放射性,不存在核泄漏的風險。

      更重要的是,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是核裂變的數(shù)倍。理論上,只需要幾克氘和氚的混合反應物,就有可能產生上萬億焦耳的能量,這相當于一個普通人一生所需的能量。如果我們可以模擬這個反應過程,實現(xiàn)“人造太陽”,便可一勞永逸解決能源問題。單從技術上而言,人類很早就實現(xiàn)了核聚變,氫彈就是不可控的聚變反應。盡管如此,在此后70年的時間內,人類在可控核聚變方面卻始終進展緩慢。其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控制和約束核聚變反應,因為核聚變需要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才能進行,而地球上尚沒有任何化學物質能夠達到要求。

      當前可控核聚變主要分為兩條技術路徑。其中之一是高功率激光作為驅動器的慣性約束核聚變,代表就是美國國家點火裝置。不可否認,美國裝置此次“點火”從科學層面上證明了可控核聚變有望為人類提供能量來源,而不只是一個耗電器。但其離商業(yè)化運用還有很大距離,其產生的能量僅相當于燃燒一小堆木柴,也無法做到連續(xù)輸出能量,如果計算整個系統(tǒng)能量消耗,仍舊遠大于裝置產出的能量。對于規(guī)模化能源生產,這種試驗并無重大意義。

      在可控核聚變領域,有個著名的“50年悖論”,即在科技界的預言中,距離實現(xiàn)可控核聚變永遠只有50年。不僅達到真正意義上可控、持續(xù)的核聚變難度極大,一項新的能源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(yè)化的周期也很漫長。據歷史學家魯?shù)稀の譅柕倏甲C,“1900年在美國生產的4192輛汽車中,有1681輛是蒸汽汽車,有1575輛是電動車,只有936輛是用了內燃發(fā)動機的汽車”。100多年過去,電動汽車雖然逐漸被人們所認可,但市場占比竟遠未達到問世之初的地位。可見,在實現(xiàn)碳中和的道路上,已進入成熟階段的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依然是主力之選。

      從更長遠的周期來看,可控核聚變是人類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儲備技術。一旦獲得突破,我們將擁有廉價、安全、清潔的能源,地球環(huán)境得到極大改善,經濟建設和工業(yè)生產效率大幅提升,甚至星際旅行成為可能。早在20世紀50年代,我國也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。目前,我國研究機構已建成相關裝置,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。下一步,應繼續(xù)加大可控核聚變的投資研發(fā)力度,加強國際合作、技術共享,推動核聚變商業(yè)化快速發(fā)展。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 作者:王軼辰)   

    掃碼閱讀記者“說”專欄

      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帶你探訪記者“說”專欄,點擊鏈接進入:記者“說”專欄   

    【責任編輯:王軼辰 席田亮】

    相關推薦